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出具的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的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大學生期望待遇跌至近4年最低點,期望月薪平均3680元。2011年,大學生期望月薪幾乎較前一年翻番,達最高值。隨後在2012、2013年持續下降,幾乎每年降幅都接近千元。(5月28日《新京報》)
  2002年11月28日,《市場報》第五版有一個報道說,大部分本科畢業生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是2000—2500元。而當時本科生的平均月工資大概2000元左右,有專家分析說,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還是偏高。如今12年過去了,物價都翻翻了,而大學生的預期收入相對於12年前的預期值僅僅增長了1千多元。看來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的確下降了。
  按照需求定律,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產品的價格下降,其需求會相應增加。大學生就業期望值的下降意味著大學生主動降低自己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價格。這種下降是否能促進大學生就業,或者解決一些企業的“用工荒”呢贍芪幢亍�
  現在,很多企業可以接受的勞動力成本要高於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隨便到人才市場上看看,就會發現企業給本科生開出的工資都會高於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即使在三四線城市,企業願意給大學本科生開出的工資也在3500元以上。但是奇怪的是,即使企業開出的工資高於大學生的期望值,依然無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並存的難題。
  原因何在?其一,大學生所學的知識或技能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存在錯配。其二,有些專業的確是社會緊缺專業,但是大學生沒有真正把專業技能學硬,不能適應崗位需求。其三,有一部分低端崗位,大學生可以做,企業也很願意聘用大學生員工,但是很多大學生卻不願意做。
  儘管從某一個角度看,大學生降低就業期望值,是其更理性、更務實的表現,但是在學習觀念和就業觀念沒有轉變的條件下,即使自降身價,也未必找到合適的人家。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並存的問題,既需要大學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對接,也需要經濟轉型升級持續進行以改變人才市場的供需錯配,更需要大學生本人在學校期間,用心學習,把專業知識學好學實,並且以一個務實的心態擇業就業。
  文/喬瑞慶  (原標題:大學生期望月薪下降對就業作用幾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10eaaaw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